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2021-08-26   字体大小T|T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面向”,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层次拔尖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机衔接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学习、科研训练和能力培养,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决定实施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

    依据学校《兰州大学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文件精神,聚焦新一代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国家人才紧缺的信息技术关键领域,充分考虑信息学科理工并重、交叉融合的客观需求,并结合学院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现制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细则》,实施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将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学习潜能。实现人才培养内涵式变革,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搭建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做好培养衔接。

第二部分 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

    学院本研贯通方案按照计算机、电子信息两个专业类执行,其中计算机类的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对应的硕士培养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类的本科专业包括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人工智能,对应的硕士培养学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院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下特色:

    学制灵活:学院本研贯通计划采用“2+1+G”的“本研贯通”模式,其中,“2”为本科大类学习年限,“1+G”为本研贯通的学习年限。

    本科学籍为4年,第三学年初实施本研贯通计划学生选拔;第三学年开始实施本研贯通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本科学籍最后一学年初择优分流,通过本研贯通项目考核者,自动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继续本研贯通计划培养,未通过考核者,转入相关专业继续本科阶段学习。

    课程贯通:梳理整合知识内容,建立健全纵向递升、横向拓展的课程体系。将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进行统一分类分级,建立层次清晰、有机衔接的课程库。保障本科生与研究生可依据培养需求,跨学科、跨学院、跨阶段选课。

    全程指导:学院为入选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学生在导师的全程指导下完成贯通式人才培养计划。

    朋辈导师:学院为入选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配备优秀的研究生作为学业助教,帮助学生完成贯通式人才培养计划。

    学分互认:入选学生在本科三年级学期开始就可以进入“1+G”阶段的学习与科研训练。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提前选修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部分课程学习,考核合格可计入本科课程学分;也可以选修研究生院、教务处与相关学院开设的“本研”贯通培养课程,考核合格计入本科课程学分。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后,上述学分同时计入研究生课程学分。

    与此同时,入选学生参加前沿讲座或学术报告所获学分可计入本科阶段的创新拓展学分,也可计入研究生阶段的学分。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和学科竞赛所取得的成果可计入本科阶段的创新拓展学分,也可计入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实践学分。

第三部分 人才培养方案

    统筹本科、硕士的知识要求、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制订本研贯通式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的本科阶段需达到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硕士培养阶段需达到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

    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参见附件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类本研贯通培养方案》、附件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本研贯通培养方案》。

第四部分 选拔与考核

一、学生选拔方式

    根据学校要求,选拔工作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注意加强对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的考核。在专业学习标准的掌握上,既要看其历年的学习成绩,更应注重对其科研能力综合测评以及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业务专长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考查。

1、选拔对象:

    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含基础理论班和数据科学方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信息安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包含基础理论班)、通信工程、人工智能专业具有研究潜质和创新能力的全日制本科生。

2、选拔时间:

    本研贯通计划学生的选拔在本科学籍第三学年初开展。

3、选拔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未受过纪律处分,无不良学术记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

(2)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专业发展潜力。

(3)普通专业班学分绩点(必修课+限修课,下同)排名位列专业前15%(省级基地班排名前25%)、无补考科目的品学兼优的本科三年级学生可填报附件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研贯通培养申请表》,自愿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报名参加相应学科的本研贯通式人才培养选拔,学院组织专家进行面试,通过学院考核后择优录取进入本研贯通计划学习。

    选拔考核具体事宜参见附件4:《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工作实施细则》。

二、导师入选条件

    学院遴选人才培养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学术造诣深厚、具有高级职称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优秀教师担任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的学业导师:

1、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

2、博士生导师;

3、学术型硕士生导师需近三年科研经费在50万元以上。

三、导学关系建立

    对于入选本研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学院为每位学生配备优秀指导教师和学业助教,学生加入该导师的科研团队。

    导师与学生根据双方自愿原则确立导学关系,所有入选学生需填写附件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拟录取本研贯通计划导师申请表》,学生及导师双方签字生效,师生可不受学科专业限制确立导学关系。鼓励以导师组为单位,对学生实施集体指导(导师小组团队中必须包括至少一位学生所选专业备案的硕导或博导)。四、学业管理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按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日常学习及科研训练。导师要加强过程考核,每学期对学生学习、科研学术训练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给出考核鉴定意见并报学生所在学院备存。

1、考核分流

    本科学籍最后一学年初择优分流,通过本研贯通项目考核者,自动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继续本研贯通计划培养,未通过考核者,转入相关专业继续本科阶段学习。

2、退出机制

(1)未通过考核的学生,自动退出本研贯通计划,转入相关专业,继续完成本科学业,所修课程及学分由学院认定和转换。

(2)中途自行放弃本研贯通计划资格的学生,需要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向学院递交正式书面申请,学院批准后方可退出。第五学期以后学院一律不再接受退出申请。

    另外,学生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者,退出本研贯通计划。

    (1)因违纪受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的;

    (2)认定构成学术不端行为的;

    (3)因其他原因不适合继续按本研贯通计划培养的。

3、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籍结束时,学生达到本研贯通计划培养方案中本科阶段的学业要求,完成相应培养环节,获得规定的学分,符合毕业及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审核,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完成本研贯通计划培养方案的学业要求,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即可毕业,获得相应学位。学校对其在校学习最低年限不设要求。

五、培养经费保障

    学院将结合学校计划下达当年度研究生招生规模,优先安排参与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导师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并予以优先保证,保障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顺利实施。

    参与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的导师,研究生院认定其工作量,其指导的本科生获得研究生学籍后,该研究生不计入学校助研津贴配套指标。

    本科学籍最后一年继续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享受我校研究生相关待遇。进入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在本科学籍阶段产生的科研成果,可用于申请硕士学位,同一科研成果仅可使用一次。

    进入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享受每年12000元的学业补贴(按月发放),从第四学年8月开始,共12个月,其中学院承担6000元,导师承担6000元。

    本研贯通计划学生在本科学籍最后一年享受我校硕士一等奖助学金待遇。获得研究生学籍后,纳入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六、拟定的培养规模

表1 相关专业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规模

本科专业

遴选人数

学硕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包含基础理论班和数据科学方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信息安全

不超过相关专业总人数的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包含基础理论班)

通信工程

人工智能

不超过相关专业总人数的15%

信息与通信工程

七、签订协议   

    经学院审核、研究生院和教务处批准后,进入“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应与学院签订本研贯通计划人才培养协议(参见附件6)。

第五部分 本研贯通培养计划流程简图

1 本研贯通培养计划流程简图

第六部分 附则

一、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相关政策激励与条件保障按照《兰州大学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执行。

二、对本研贯通培养专项入选者不发就业协议,不外转学生档案。

三、若本研贯通培养入选者在申请及考核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经查实后取消其推免生资格及本研贯通培养专项入选资格。

四、本研贯通计划实施的具体时间,根据学校当年度的安排执行。

五、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解释。

 

附件:

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类本研贯通培养方案》

2-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本研贯通培养方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本研贯通培养方案--通信工程》

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研贯通培养申请表》

4.《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工作实施细则》

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拟录取本研贯通计划导师申请表》

6.《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研贯通计划人才培养协议》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826